前几天,一个老朋友突然发消息给我,问11月20日到底是什么星座。我差点儿没笑出来,因为这事儿我一直觉得特别好玩。11月20日,按星座划分,其实是处在天蝎座和射手座的交界处,你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。说实话,这种星座划分在我看来有点儿像抽盲盒,你永远不知道自己会抽到啥。
我这个人其实对星座一向不太感冒,总觉得那玩意儿挺玄的。但具体到11月20日,我倒是真的和几个11月20日出生的朋友聊过这个话题。比如说,我有个朋友小张,他特别坚持自己是天蝎座,因为天蝎座的那些描述更符合他的性格——神秘、深情、有些固执。而我另一个朋友小李则觉得自己更像射手座,乐观、爱玩、有点儿小小的叛逆。所以你看,即使是同一天出生的人,对星座的看法也能大相径庭。
老实讲,我觉得星座最大的作用就是给人们提供了一个谈资。比如说,和不太熟的人聊天时,你可以问:“你是哪个星座的?”然后根据对方的回答,你大概能知道接下来该聊些什么。当年我刚入职场,参加公司聚会时,这种话题简直不要太受欢迎。虽然星座不能完全定义一个人,但它确实能帮你迅速找到共鸣点。
不过,我也遇到过不少对星座深信不疑的朋友。比如我大学时的室友,他每天早上醒来第一件事就是打开手机,查看当天的星座运势。我问他:“你真的相信这些吗?”他一脸认真地回答:“信吧,有时候还挺准的。”我也笑他,说:“那你就当看笑话好了,别太当真。”他倒也没反驳,只是嘿嘿一笑。
有一次,我们一起去参加一个聚会,有个人在那儿大谈特谈星座的神奇之处,说什么星座可以预测婚姻、事业、财务……我听得目瞪口呆,心想这世上真有人这么相信星座啊。当然,我也保留了自己的观点,觉得这些说法有点太过了。后来,我们私下聊起这事,都觉得星座毕竟只是一种娱乐方式,没必要太当真。
总之,星座对我来说更像是一种文化的组成部分,它可以是聊天的冰破器,也可以是打发时间的小趣味。就像有次我跟一个爱吃甜品的朋友聊天,他突然说:“射手座的人就喜欢吃甜的!”我当时都惊了,但转念一想,这不也是一种有趣的联想吗?反正我不介意偶尔聊聊天,像个神秘的占星师一样,兴致勃勃地分析自己和朋友的星座特性。
回到11月20日,这个日子真的挺特别的,它仿佛在提醒我们,不要被标签限制了。在星座领域也是这样,你既可以是深情的天蝎,也可以是自由的射手。重要的是,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那一个,让生活更加多姿多彩。